湖南法治报讯(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伏志勇 通讯员 李雷雨)
晏红玲,2006年考入醴陵市人民法院,先后在执行局、泗汾法庭、刑事审判庭、立案庭工作,现任诉讼服务中心副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无论在哪个岗位,她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以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对事业的满腔热情,取得了优秀的业绩,获评株洲中院岗位标兵,醴陵市信访先进个人、最美禁毒代言人以及醴陵法院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并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用真心换真情 下真力换真绩
信访工作是体察民意的寒暑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减压阀。晏红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秉持“如我在诉”的意识,为人民排忧解难,切实把“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她善待每位面临难处的来访群众,把来访当来客,把信访人当成家人对待,在信访岗位一扎就是十年。
老信访户唐某经常来法院,有一次,唐某向晏红玲反映自己种的菜没有销路。虽然不是信访诉求,却也是群众的急难愁盼。晏红玲不仅帮唐某联系了买家,自己也购买了三十斤。这些菜除了送人外,她们家吃了整整两个星期。
“晏主任,我是一起交通肇事案的被害人亲属,鉴定结果出来了,我女儿易某一级伤残。”易某的母亲激动的说道。“现在医院要停药了,我女儿长期需要护理,但我们根本没有生活来源,请法院一定要帮忙想想办法。”晏红玲接完电话后,仔细查阅了案卷,原来易某乘坐一被告人的便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了一人死亡、多人伤残的严重后果。被告人赔偿了对方80余万元后,家里已经拿不出钱来了。晏红玲经过与民政局联系,帮助易某申请了困难补助,并对其进行了司法救助。易某的母亲拿到救助款后,特意来法院表示感谢。
勤学习勇突破 守初心敢担当
晏红玲始终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新的工作。在法院工作,专业知识尤其重要。无论工作多忙,她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法律知识,并积极参加法考。不断提升的这些分数,印证了她克服万难的坚持不懈,她终于在46岁完成了职业的又一次蜕变,成功通过了司法考试。
回首奋斗路,2021年这一年,她的父亲住院4次104天,母亲住院1次7天。父母住院期间,正好是政法系统队伍教育整顿期间,她除了坐窗口接访,做谈话笔录,维护多个平台,统计各种数据,还需要承担撰写信访材料、装订案卷以及内勤等工作,同时,她还是自纠自查专班、线索核实专班的成员。队伍教育整顿期间,她没有休一天假,经常加班到晚上12点,有几个晚上甚至加班到凌晨3点。“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这就是信访工作人的常态。
法治伴成长 全力守护少年的你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曾在教育岗位工作的她,尤其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工作之余,晏红玲积极从事法治宣讲工作,并担任醴陵市特殊教育学校法治副校长,2023年,为醴陵市特殊教育学校、醴陵市第二中学等13所学校5000余名师生进行法治宣讲。围绕 “未成年人”这一关键词,她结合当前的未成年人犯罪、校园欺凌等各类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现象,通过以案释法、法条解读等方式,告诫未成年人在学习生活中遵纪守法、提高警惕、慎重交友、与人为善。她注重引导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任重而道远。晏红玲在孩子们的心田播撒了法治信仰的种子,切实帮助青少年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晏红玲也先后被株洲中院评为送法进校园先进个人、被醴陵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最美宣讲员。
热爱可抵万难,脚踏实地,默默前行,终会抵达梦想的彼岸,绽放自己的别样芳华。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晏红玲将继续坚守初心,学以致用,磨砺自身,奋勇向前。
责编:刘惠明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